首页 > 工作专题 > 思想引领 思想引领

公寓建团开启团建创新时代
来源:校报编辑部  编辑:总编  发布时间:2016-03-16  点击:

南通大学团委

 

全国基层团组织建设网  20081124

 

团的十六大指出:要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变革对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的挑战,本着走进青年的要求,大胆探索和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方式,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面,增强组织活力。当前,随着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后勤社会化、学分制的推行,传统的班级和学生集体概念趋于淡化,团组织功能也出现退化趋势。尤其是社会转型期青年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发生的新变化,使得高校团组织建设面临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和新矛盾,出现了一些空白区域和工作盲点。高校团组织建设如何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已成为团组织一项重要课题。

  一、南通大学在基层团组织建设中的探索实践

  近年来,南通大学团委认真分析工作形势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一手抓巩固,一手抓创新”,一方面主要依托“校团委—学院团委--班级团支部”传统团组织网络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团建创新,尝试以公寓团组织为单位开展组织生活,延伸团组织手臂,实现团工作“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收到了良好成效。

  在传统团建模式中,主要通过制度建设,加大对院班团组织的管理力度。如实施主题团日活动制度,每学期初,校团委公布本学期每月主题团日活动参考主题,由学院团委具体组织实施,并将此作为团组织考核的重要指标。每年3月至5月开展团员民主教育评议,并把它和先进团组织、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的评选表彰和“推优”活动结合起来,激励广大团员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团的各级组织学习制度、开设共青团工作论坛、举办团学干部培训班、开展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申报立项等途径,不断加强以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动员能力和协调能力为重点的团干部队伍建设,为基层团组织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团建创新工作,增强团组织的时代感和影响力。从1999年开始,学校开始了“公寓建团”工作的探索。打破行政班级界限,以公寓楼或单位楼道为基础成立团总支、以公寓楼层或专业为单位建立团支部,以宿舍为单位成立团小组。公寓基层团组织由学院团委和学校公寓团工委共同管理。并将负责注册管理,日常教育等工作的学院团组织与承担团员素质拓展、丰富课外文化生活等工作的公寓团组织职能适当分离、互为补充。团员的教育管理实行“一个身份,两个舞台”,按照证档分离、交叉覆盖、动态管理的原则,在组织归属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团员可以在多个基层团组织参加活动。在公寓区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 ”的作用,实行“党员联系公寓团小组制度”,开展学生党员“心灵导航”等一系列活动,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在团员“推优”和评优表彰中,学生在公寓区的表现均作为重要依据;公寓团组织通过评选特色团小组,树立典型、培养团员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开展理论学习,实施网上考核等途径促进团员的政治理论学习;通过举办以公寓团小组为单位参加的“公寓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大大丰富了公寓区的文化生活。经过十年的实践,公寓建团已经成为学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团的组织末稍神经---公寓团小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公寓建团工作已顺利实现“建团”到“团建”的转变,它延伸了团的手臂,扩大了团组织覆盖面,有效地增强了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但是,也清醒地认识到,现行的团组织运行机制中依附于传统计划体制的某些条件正在发生变化,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机制和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仍有许多阻碍其充分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亟待解决。

1.团员意识淡薄直接削弱了团的组织基础和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对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有着很大的负面作用。新生团员由于在中学阶段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教育培训,团员意识淡薄,给高校团组织的团员意识教育加大了难度。同时,团员比例居高不下与团员的先进性不明显之间的矛盾。在几乎“全民团”的情况下,如何来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不至于有损团组织形象也是高校共青团必须面对的问题。

  2.高校团组织思想教育偏重于意识形态的灌输教育,缺乏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力、感召力。高校团组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只重视了思想教育的政治性,而忽视了思想教育的艺术性和可接纳性。重政治教育,轻健康人格的培养,只关注社会即时需要,而忽视对学生的基本品德素质和对未来人才品德素质的培养。因此,思想教育活动对学生缺乏内驱力,没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3.高校团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滞后于形势发展要求。据调查,“求知,求成才,富有进取和竞争精神,崇尚自我和个性解放”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导思想,当代大学生思想已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而当前很多团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仍沿用过去的一套体系,不善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灵活地变化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特别是团的思想教育活动形式呆板,内容空洞,脱离团员思想实际,缺乏时代气息。团的活动存在着“轰动效应强,持久效果不足”,“表层性活动多,深层性活动少”,“娱乐性活动多,思想性活动少”,为了活动而活动等现象,团员没有主体意识,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团干部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目前,高校团的基层干部大多数兼任学生辅导员,有的还兼任党务工作、教学工作,兼职过多,终日忙碌于事务性的工作,很少有精力去细致地考虑安排团的工作。平时又很少有进修深造学习的机会,因而在掌握新知识方面,往往落后于时代的要求,落后于同时代的教学人员,因而缺乏对团员教育和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团员青年中缺乏号召力和吸引力。

  三、几点建议

  在新形势下,团组织建设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紧扣青年成才成长需要,强化时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服务和创新意识,才能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要不断更新工作理念。高校共青团工作要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首先,就是努力寻找团工作的理论支撑点。从整个高校团工作来看,团的理论建设还很薄弱,对团的理论体系思考不多,对高校团的建设特别是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后出现的很多重大问题还研究不多,对团的自身规律和特点还认识不多。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要进一步强调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工作,构建有形的学习组织,形成有效的学习制度和学习方式,把学习作为联系青年的新型纽带,实现团组织的自我超越。第二,要从过去单纯的思想教育转向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强化思想教育,从以行政动员为主转向以情感凝聚为主,从教育灌输为主转向引导服务为主,让大学生接受、喜欢、信任、愿意主动参与和支持共青团工作。目前,要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第三,要关心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积极促进高校共青团工作和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因此要鼓励青年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使其由社会潜在力量变成现实力量,发挥影响社会变革的积极作用,同时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检验不足、得到锻炼、增长才干。

  2.注重创新工作模式。高校团组织要探索灵活、务实、注重人文关怀的工作模式。第一,要尝试改变传统的组织设置形式,使注册团组织和活动团组织制度相结合,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最终实现“哪里有青年学生,哪里就有团组织”。第二,要关注信息时代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和新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共青团工作。要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化手段以及网络环境迅速改变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观念和方式。高校团组织要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成长问题,进一步研究如何运用网络开展青少年工作,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和使用互联网,通过新型手段来吸引学生、团结学生接受教育。

  3.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服务是团结凝聚青年的重要手段,共青团组织要想发挥好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就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向心力和青年大学生对团组织的归属感。目前,大量服务青年的社会组织不断涌现,但团组织自身掌握的资源阵地相对较少。不加强服务就会失去青年,一些青年阵地就会被其他组织和文化所占领。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一切工作要以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强化服务功能。要摸清学生脉搏,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重视教育功能的社会性,及时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轨迹,既强调政治育人即培养接班人的功能,也注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是重视关注和研究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和挑战,准确把握学生的成才方向,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手段,优化成长环境,为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当前共青团组织要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贡献。共青团组织要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着力打造精品,为不同层次和爱好的同学提供锻炼提高的舞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完善大学生就创业体系,在加强学生的成才观教育、创就业教育等方面下大力气,通过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


团情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