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团情快讯 > 团内要闻 团内要闻

秦宜智同志在全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来源:校报编辑部  编辑:总编  发布时间:2014-05-28  点击:

秦宜智同志在全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研讨班

开班式上的讲话

(2013年 11月16 日, 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我们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举办全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研讨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分析形势、探讨问题,总结工作、谋划未来,同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相互学习启发,这对进一步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加这次研讨班的除了各团省委分管学校工作的副书记、学校部长之外,还邀请了一些高校团干部,以及正在这里接受培训的西藏、青海两地的高校团干部,目的是进一步了解高校基层的情况,把未来的工作谋划得更贴近实际。刚才,两个省级团委和四所高校团委的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其中,安徽共青团借助组织部门的干部教育在线网络对高校团干部和团员青年进行教育培训,这种做法对我们很有启发。最近几年,我们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做了很多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眼睛向下”的同时还要“眼睛向外”。“眼睛向外”,就是团组织常说的一句话“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既无权又无钱”,但同时在党政机关、在社会领域我们又有很多可以借鉴、可以运用的资源,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动员党政和社会资源来做好工作。比如,推进共青团网络建设,用新媒体更好地服务青年、服务学生,是不是都需要我们自己重新来搞一套?安徽共青团的工作启发我们,要通过“眼睛向外”,借助各种资源开展好团的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在社会治理领域,有很多开创性、突破性的安排,这就更需要我们“眼睛向外”,善于借助各种资源来做好工作。江苏共青团设立了新媒体发展中心,其他部分团省委也做了这方面的工作。从江苏的实践看,通过新媒体发展中心统筹共青团新媒体工作效果是好的,各地可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来开展这项工作。

近年来,各地高校团组织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和高校工作实际,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发展需求,突出育人成才这一核心,扎实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服务青年学生成长、组织大学生社会参与等方面,广泛开展了“我的中国梦”、“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活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挑战杯”、“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重要工作和活动;同时,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在巩固原有组织体系基础上,探索形成了公寓建团、社团建团、网络建团等新型建团模式,高校团的组织活力得到增强,很多工作为全团创造和积累了经验。借此机会,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辛勤工作在高校共青团战线的广大团干部表示诚挚的问候!

    对共青团来讲,今年是有着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团中央主办的“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寄语全国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现在很多团干部、团员青年对总书记的要求耳熟能详,并且在扎扎实实地践行。五四前夕,总书记还给北京大学的部分同学回信,勉励当代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5月29日,总书记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参加我们的“快乐童年 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殷切希望全国的小朋友从小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6月17日,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参加团十七大开幕式。6月20日,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尤其是深刻阐述了共青团工作要把握的根本性问题,阐明了当前共青团工作中最主要的两个方面的不足;要求书记处的同志们要带头刻苦学习、带头苦干实干、带头严格自律、带头联系青年;要求广大团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本领、锤炼优良作风。这些重要要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着眼于不断创造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远大目标提出的,不仅有现实的针对性,更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是我们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切实贯彻落实的根本任务。

为贯彻中央精神,团的十七大之后,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团中央专门组织了“走进基层、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的大宣传大调研活动,我们在座的很多人,包括地方团委和高校团组织的同志们,都参加了这一活动。大家按照“机关下基层、调研到支部”的要求,在为期三周的宣传调研中,与普通青年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在基层一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思考和研究做好工作的思路办法,形成了一些思想认识成果。举办这次高校共青团工作研讨班,就是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就高校团的工作中一些重要问题,进一步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借此机会,我就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理解团的根本性问题,不断夯实高校共青团基础性战略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6·20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性问题,这是我们思考和谋划共青团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高校共青团工作居于全团基础性战略地位,一方面,是基于高校团的工作对象——大学生群体的特殊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基于高校共青团完善的组织体系和良好的工作基础。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善于从团的根本性问题出发,深刻认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时代内涵和重要价值,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首先,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需要高校共青团更好地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最终要靠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人才。特别是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影响,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体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同时,随着时代变革,人才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现代优秀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更要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根本任务,高校共青团是服务人才成长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这与学校教育工作的任务是高度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时代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从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特殊地位出发,深刻认识高校共青团工作在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着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培养更多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其次,经济社会的新变革需要高校共青团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当前,我们国家发展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事业做出新的重大部署。改革必将带来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高校是思想意识和知识传播的集中地,特别是现代传媒使青年获取信息更加便捷,近年来,一些社会思潮、社会热点问题与大学生个人利益诉求、校园安全等问题交织叠加,成为影响校园环境的重要因素。大学一头连着社会、一头连着家庭,校园稳定是整个社会安定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共青团的政治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把握好共青团组织的政治属性,切实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青年学生思想引导好了,党的执政基础才更稳固;越来越多的青年经受锻炼,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我们的事业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后续力量。

第三,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格局需要高校共青团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出积极贡献。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很大进步。特别是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高等教育着眼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确立了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明确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基本任务,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和工作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共青团必须始终坚持的工作主线。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格局新任务,更加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联系和服务青年学生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要积极参与校园管理,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在学校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共青团工作的新形势要求高校团组织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当前,团的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青年流动分布多样多变的特点,对共青团组织覆盖和影响青年带来巨大挑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共青团亟需破解的两大战略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不断加强和拓展新兴领域工作,又要不断巩固和创新传统工作领域。从组织基础看,高校共青团整体活力较强,组织体系健全,团员青年整体素质较高,更有条件为破解两大战略性课题提供有价值的探索和经验。从团员规模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大学毛入学率已从1978年的2.7%提高到2012年的30%,全国2700多所大学在校人数达到3100多万,团员人数超过2000万,高校加上中学、中职,学生团员占到8900多万团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高校团的工作做好了,就能为全团提高影响力发挥更大作用。从高校共青团工作影响看,大学共青团居于全团工作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高校团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其他领域团的工作,抓好高校共青团工作,就稳住了共青团的基础。高校团组织既要看到我们工作中面临的重要机遇和工作空间,同时也要增强忧患意识。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前苏联解体之前党团工作的一些教训,其中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从正面讲,学校共青团工作有比较好的基础,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健全,工作力量比较强,但事实上工作效果到底怎么样,我们还要保持清醒。建议大家看看这篇文章,会对思想有所触动、对工作有所帮助。

二、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首要任务,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实效

青年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人尤其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思想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必须一刻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高校团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导,帮助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青年学生成长的根本要求,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任务,也是高校共青团在高校整体工作中最重要的切入点。当前,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与党的要求相比、与青年学生活跃的思想实际相比,高校共青团思想引导的吸引力、感染力不够强这一最主要的工作不足,树立问题意识,从分析和把握突出问题入手,真正做到追根溯源、知彼知己、有的放矢。目前,要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1.要解决好在多元思潮中突出核心价值的问题,用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凝聚青年学生。任何一种思想意识的形成都不是简单的、线性的,都是在与各种思潮的交锋与融合中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任务更加艰巨。

首先,要清醒认识青年学生思想意识的复杂性。青年是思想意识最为活跃的群体,高校是思想观念最为活跃的领域。同时,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因此也是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重点对象。近年来,大学校园与社会生活的互动更加直接、频繁、广泛和深入,很多情况下,各种思潮与社会问题相互交织,更具有一定的鼓动性和煽动性。当前,社会领域比较突出的几种思潮,不管是西方舆论对普世价值的鼓吹,还是历史虚无主义对于我们党和国家历史的否定,还是新自由主义对于国家基本制度的诋毁,都容易使思想意识还处于形成中的青年学生受到影响。调研显示,部分青年学生政治认识模糊、政治追求功利化倾向较为明显。这充分说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紧迫性,也给我们的工作提出很大的挑战,值得我们高度警醒、深刻反思。

其次,要突出用中国梦的共同理想武装青年。在青年学生中树立核心价值,一定要旗帜鲜明,要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要把握大学生对于理论分析和历史逻辑都有较强理解和接受能力的特点,更多地通过理论分析、事实比较等方式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梦的理性认同、感情认同。对青年人来讲,坚定理想信念,首先就是要坚持“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以“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统领,在青年学生中讲清楚中国梦的基本内涵,讲清楚国家梦、民族梦与个人梦的关系,讲清楚确立梦想和为梦想奋斗的关系,使青年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奋斗目标和道路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历史发展的过程本身也不允许人为想出来,进而用中国梦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打牢学生的共同思想基础,引导他们把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作为共同的理想目标和人生追求,让更多的青年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今年4月份以来,全团组织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地高校团组织做了很多工作,效果是好的。需要强调的是,这项教育实践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结合各地青年实际进一步把活动引向深入。对于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在一段时间内声势比较大,青年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关键是如何深入持续地开展好这项工作?团中央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最近我们从各地推选的1100多位优秀青年中选出了28位同志组成了“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分享团,也是进一步深化这项工作的尝试。各地都有一些非常生动的素材,有自己的想法,要持续做好这项工作。

第三,要把中国梦的共同理想转化为青年学生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的实际行动。中国梦是宏伟目标,更是实际行动。高校团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一定要落到实处,而不能概念化、庸俗化。要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以后不再任人宰割,而要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成功之路。要引导青年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信仰党的理论、信任党的领导,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青春力量。

2.要解决好在现实问题基础上坚定远大理想的问题,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客观理性的社会观念。理想信念是思想问题,但根源在社会现实。思想工作的最大价值,在于廓清思想困惑、解决实际问题。当前,思想引导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论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统一。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引导青年学生形成客观科学理性的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问题,思想想得通、信念才能立得住。当前,要着重对青年易感困惑的现实问题进行有效阐释。

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青年人不乏梦想,但很多青年人却感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反映了当前一些青年人面对挫折和问题时的焦虑和困惑。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与信仰对话”等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把党和国家发展的大道理与青年学生切身体会的小道理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正确把握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自觉把个人理想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把个人价值实现植根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之上,从长远、从根本上把握成就事业的正确方向。

二是主流和支流的关系。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突出,很多现实问题冲击人们的思想道德底线,直接影响着青年人的心态和选择。这就需要我们引导青年人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和认识这些问题,以建设者的姿态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引导他们认识到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凸显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既要看到问题严重,下决心加快解决;又要看到整个社会快速发展、充满活力,客观承认、积极面对社会热点问题。只有认清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才能正确解答和应对心中的质疑和困惑。

三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大家都有一个感觉,这些年来社会生活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实用主义。这种现象在青年学生中也有明显反映,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是单纯反对物质追求和个人利益,关键是不能过度。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开展“劳动创造奋斗”等励志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和价值取向,自觉培养劳动创造财富、奋斗成就人生的价值观念,认识到为公众服务、奉献社会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摈弃浮躁心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是朝气和暮气的关系。今年5月,人民日报刊出一篇文章,叫《莫让青春染暮气》,反映了当前一种社会现象:青春虽美好,但却不再属于我们的青年一代。这一方面,是因为青年背负过重的压力和责任,另一方面,社会制度不完善导致的阶层固化、分配不公等现象让一些人疏于奋斗。没有进取精神,事业就没有动力。要引导青年认识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全体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尤其需要广大青年发挥生力军作用。在时代召唤面前,青年应当奋起,应当有责任和担当。

五是竞争和合作的关系。现代社会竞争加剧,也延伸到校园和同学之间,特别是在独生子女环境中长大的一代人,更需要正确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要引导他们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通过竞争来提高效率、增进创新,但在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趋势下,更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发展。要正确认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爱护同学、友善互助,积极践行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大局。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目前很多学生反映压力很大、竞争很强、人际关系紧张,这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客观造成的,但更多的与学生的成长经历有关系,所以高校团组织一定要在帮助学生更好适应社会生活方面多做工作。

3.要解决好思想内容与传播形式的统一问题,真正使思想引导入耳入脑入心。当前,很多人都感到青年学生自主观念增强,思想意识、政治观念淡漠,对于思想政治内容不愿听、不相信。这一方面是时代发展带来的青年思想观念的新特点,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工作没有被认可,特别是政治身份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发生变化后,就更需要我们既要唱响主旋律,又不能空喊口号,要通过有效的方式使青年学生真学真懂真信。

一是要注重提高青年学生理论学习研究的思想自觉。理论学习和研究是高校的优势和特色,高校学生对现实问题有着探究的兴趣和条件。对于思想政治问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这比起简单灌输和说教更有效。前不久,我到陕西调研,省领导专门介绍了陕西师大“马列理论读书社”的情况。这样一个以马列理论学习研究为核心的读书社坚持活动25年,在全校发展了20多个分社、260多个理论学习组,9000多名学生常年坚持有组织的理论学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这也启发我们,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中得到成长是思想引导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要通过理论自觉而不是被动接受,使他们在学习研究中找到乐趣、发现价值。团组织要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多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平台和机会。

二是要更加注重发挥实践育人的组织优势。实践阅历是人生成长最宝贵的财富,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特别是对于青年人来说,只有在实践中、在实际生活中、在基层体验中,才能真正增进感情、认识国情、增长才干,这也是我们党对青年一代成长、对共青团工作的一贯要求。共青团素有实践育人的组织优势和传统。这些年来,先后有16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1万多人扎根西部基层,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北京高校系统与区县团组织合作,每年定期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进行社会实践,既帮助当地解决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又了解了国情,使团干部得到了锻炼,很有成效。发挥实践育人的优势,关键是要整合资源、形成机制,我们要不断深化“三下乡”、西部计划等活动,加强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相结合,增强活动的思想性和专业性,使这些活动成为青年走进基层、接触地气的有效方式。

三是要高度重视运用新媒体手段。新媒体技术应用规模之大、影响之深都前所未有,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更不容忽视。目前,我国近6亿网民、4.6亿手机网民以及3亿多微博用户中大部分是青年,而大学生群体更是占了较大比例。互联网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交流方式、聚集方式和工作方式,影响到他们的方方面面。同时,互联网也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成为影响青年人思想意识的主渠道。中央明确要求我们要占领网络舆论主阵地,对青年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当前,我们在应用网络开展工作方面应该说意识是强的,总体上也是走在前列的,但与网络迅猛发展的态势相比,我们还需要下更大的功夫,特别要注重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内容建设,使共青团的网络产品和声音有受众、有影响、有呼应。当网络刚刚开始普及的时候,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占领这个阵地,现在全团有4000多家网站,比较活跃的微博有16万多个,在硬件、设备、阵地方面基本上具备了一定基础,关键是要有好的内容。网上的东西浩如烟海,青年学生为什么会选择我们?下一步要在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上多下功夫。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网络斗争,对于网上别有用心的言论要旗帜鲜明地开展斗争,无论是从能力、从影响来看,高校共青团都应该走在前列。

四是要注重把握思想引导的基本面。开展思想引导要看到两个现象。一是思想引导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人们思想观念的反应也总是在极端情况和关键时刻表现出来,因此,思想引导要长抓不懈,关键时刻才能心里有底,这是一个基本面。二是思想引导对于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思想意识不同,对政治问题的反应也不同,需要因人而异、体现针对性,对大部分青年要使他们理解党的理论、拥护党的事业、坚定不移跟党走,对于一部分优秀青年,则要使他们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同时,要注重抓住核心群体和人物,发挥他们的导向作用。

此外,在高校学生思想引导工作中,也还要重视运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当前,通过网络、学术交流、出国留学等方式,大学生对国外思想文化的了解更加便捷,比较而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感知反倒不充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蕴含着博大的思想内涵,比如,家国情怀、道德观念、人际伦理等思想,诚实守信、明辨是非、自强不息等道德元素,不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重要的观念,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引导人们思想道德方面的积极作用,应该说越来越有共识。世界上四大古代文明延续到今天的只有中华文明,这本身就非常说明问题。今天新的思潮很多,反而容易导致我们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而这正是我们的根基和血脉,是维系中华文化、使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所在。有时我们不一定明确感受得到,但在我们的思想观念里、在我们待人接物中却发挥着潜在的影响。前不久我到大连调研,大连团组织近几年一直在推动《弟子规》经典阅读活动,《弟子规》是清朝儿童启蒙读物,大连团市委在全市青少年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作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素材,效果很好。中央领导同志也强调,要重视传统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这项工作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紧紧围绕青年学生最需要的现实需求,不断提高高校共青团服务能力

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的重要职责,也是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着重加强对困难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特别是每年6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城乡贫困家庭青年等群体,让团组织成为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高校团组织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努力把工作做到青年学生最需要的地方。

一是要切实服务青年学生就业创业需求。就业创业是青年学生最现实最美好的梦想。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是一件大事。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今年达到创历史记录的699万。“社会竞争残酷,就业前途渺茫”成为大学生最感苦恼的问题,而因为不能顺利就业创业出现的蚁族、北漂等青年群体,更反映出这一问题的严峻。共青团组织服务就业创业,关键要把握好青年需求、市场供求和政府政策三者的结合,在其中发挥好团组织应有的作用。要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实施西部计划等引导高校毕业生勇于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主动开展好就业创业培训,深化“挑战杯”等一系列有影响的品牌工作,积极整合市场资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创造更多机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带给我们直接的影响可能就是将来自主创业的青年会越来越多。目前,国外应届毕业生创业比较活跃的国家比例达到20%,一般的也在10%左右,而我们一般不超过3%、4%,水平还比较低。现在青年自主创业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加上制度改革的推动,这种趋势会更明显,团组织要有意识在这方面开展工作。

二是要重视服务青年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新特点,大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锻炼和形成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等等。因此,高校共青团要把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规律,着眼于综合素质提升,深化素质拓展,帮助青年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全面成长。当前,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力开展课外学术活动、科技活动和创新创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开发青年学生创新潜能搭建平台、提供舞台。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对于有心理障碍或问题的学生,要帮助他们缓解日常学习、人际沟通、社会竞争等方面的困惑和压力,积极健康地学习和生活。要着眼于丰富学生思想文化生活,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用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引领青年。要努力通过共青团工作,让青年学生在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三是要特别关注青年学生中的困难群体。让每一个青年人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成长的机会,都能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本质所在,也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学生培养中最直接的体现。中国传统教育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本质上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思想,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成才。而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有一种体会,就是那些学习好、素质全面的学生往往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机会,升学以及优秀学生评选、各种校园活动等,也往往都是集中到那些表现出众的学生身上。而对于那些自身条件不够好、存在各种各样问题和困难的学生却常常被忽视,当然这也与他们自身不活跃、参与度不高有关,这也就是教育中的“马太效应”。高校共青团工作要做到实处、要做出价值,就既需要锦上添花,更需要雪中送炭。当前,高校学生中有困难和问题的人不少,特别是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等现象在高校也有直接体现,比如,名校农村生源比例不断降低的现象等,对学生成长发展和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广泛影响。我们要认识到,教育公平不仅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更要体现在对特殊教育对象的关注上,使优秀的人更优秀是一方面,而关注那些存在问题和困难的学生成长,边际效用却要大得多,这不仅对困难学生本人而言是这样,对于培养人才的大事业而言也是这样。这里说的“困难学生,不仅是经济困难,还包括性格内向不愿意参加组织活动甚至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调研中大家也反映,目前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存在“二八现象”,就是20%的同学或者以他们为主参加了80%以上的活动,很多活动看起来很热闹,但是真正的覆盖面不够广,现在要下决心打破“二八现象”。对于“困难群体”,团组织要特别给他们以帮助。要看到,宏大的国家事业需要的不仅是优秀人才,真正很优秀的学生也往往不需要团组织或学校为他们做太多事情,而真正需要帮助的正是那些比较困难的同学。大家对近年来在学校发生的极端事件肯定记忆犹新,令人极其痛心。如果我们能及时关注、关心一下这样的困难学生,这样的事情就会少一些,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损失就会降低一些。

另外,关心服务青年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帮助青年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我们都还记得,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同志1993年发表过一篇后来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的文章,叫《夏令营中的较量》,是关于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纪实报道,文章指出了中国青少年在生存能力方面的很多弱点。2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问题应该说没有得到缓解,甚至还在加剧。据孙云晓同志后续的研究表明,最近20年我国青少年体能素质包括肺活量、速度、力量等还在下降,仅眼睛近视的比例,高中生就达76%,大学生高达83%。另据某地去年下半年对在校大学生体质基本状况的调研显示,一是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87.5%的大学生认为身边同学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的情况“很普遍或“比较普遍。二是大学生对自身体质的满意度不高。仅有4.8%的大学生表示对自己的体质非常满意,23.4%的大学生表示比较满意,绝大部分是不满意。三是大学生体质支撑能力明显不足。26.9%的同学表示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42.9%的同学有易瞌睡、注意力下降的问题。四是大学生体质自我关注度不高。仅有21.6%的同学对自己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血压等体测项目的具体数值了解且比较注意。此外,我还听办公厅的同志说起,2008年全国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一次活动中,当中央领导同志给大家做即席讲话时,前后有好几个同学现场晕倒。体育锻炼对青少年来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可以培养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性格,有很多好处。现在学生很多时间用在为将来就业而拼命读书、提升自身技能等方面,另外稍有点时间就花在了网络上,很多学校体育锻炼的氛围也没有原来那么浓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知识、有本领、有文化了,但身体却垮了,尤其现在很多是独生子女,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希望大家都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针对这个问题多出出主意、想些办法。

四、切实加强高校共青团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直以来,学校共青团组织体系相对健全、作用发挥比较充分。但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更需要居安思危,看到组织覆盖和组织活力的不足,看到学生社团兴起带来的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党建带团建,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学生的坚强堡垒。

1.要坚持巩固和创新并重,真正扩大高校团组织有效覆盖。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大学校园生活发生明显变化。一方面,由于学分制、导师制、后勤社会化改革影响,青年学生的组织和聚集模式发生变化,普通高校大学生传统班集体建制有所弱化,班级团支部功能相应减弱;部分民办高校由于管理隶属关系不同,存在团组织不健全甚至极少数民办高校没有团组织。另一方面,按照学科划分院系、按照学制区分年级的基本制度和组织架构没有根本变化,学生基本集体单元依然是班级,传统的班级团支部仍是团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的有效阵地。这种新情况决定了高校团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就是要把巩固传统组织和创新新型组织结合起来,在巩固传统班级团支部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团建团、宿舍建团、实验室建团、网络新媒体建团等新的团建方式,不断扩大组织的有效覆盖面。

2.要坚持内生活力与外部动员相结合,着力提高高校团组织活力。高校学生素质整体较高,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都较高,增强高校共青团组织活力,需要把握青年学生脉搏,努力提升团支部的工作水平。一方面,要注意总结高校基层的成功经验,通过先进思想引领、推优入党、多样化兴趣满足、同伴影响共同成长、校园文化建设等具体路径,形成有效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增强组织活力。同时注重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激发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加强。另一方面,要注重社会动员,社会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团组织要善于开展社会动员、借助社会资源,作为激发和提升组织内部活力的有效手段,通过与社会资源的互动和互补,活跃高校共青团工作,不断增强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这也就是“眼睛向外的问题。

3.要坚持联系服务和管理相结合,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组织发展。高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现象,所谓“百团大战”的局面最早也是在学校领域出现。高校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发展所揭示的基本规律,努力通过构建枢纽型团组织,着力探索形成以共青团为主导、为龙头的青年社团组织体系,加强共青团对学生社团组织的服务、引导和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延伸团的工作手臂,拓展团的工作空间,调动好、发挥好学生会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主体组织、学生社团作为活跃校园文化骨干力量的积极作用。另外,有一个问题高校团组织要清醒把握,就是团委和学生会、社团的功能定位要区分,各级团委一定要负起责任,管理好、服务好学生会以及其他新兴社团,这个问题如果不认识清楚、不在实际中抓好,将来会出大问题。

高校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力。高校团干部对于学生来讲,具有特殊的身份。一方面,作为团干部,是学生的朋友,另一方面,作为老师,是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因此,高校团干部责任更重一层,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转变作风为重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努力成为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校团干部只有自身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以灵魂影响灵魂,以人格引导人格,培养出理想远大、信仰坚定的学生。高校团干部要自觉加强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做政治坚定者的引路人,引领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是要真正融入青年学生。总体上说,团组织“机关化”和团干部“官僚化”倾向是影响共青团履行职责的突出问题,是全团要着力克服的主要作风问题。我们一直强调,机关不能脱离群众,而事实上基层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也并不罕见,这种情况其实更可怕。我们同时也看到,高校学生干部中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眼睛向上”的问题,往往更多关注团委老师的意见和想法,而忽视了与普通学生的沟通和尊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每个团干部都要有一定数量的普通青年朋友。高校团干部和学生干部工作生活在学生中间,和他们交朋友,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这对于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当然这也是在高校领域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高校的团干部、学生干部一定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与普通学生交朋友,努力做学生“友”,不做学生“官”,这要作为高校团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成果坚持下来。

三是要提高业务本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高校学生群体的突出特点和高校工作的特殊环境,对高校团干部能力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总的看,大学生群体具有理性、思辨、热情等明显特质,这也决定了高校团的工作不仅要通过做实事来从感情的层面赢得学生,更要注重在思想和学术层面与他们交流和沟通,可以说这两个重要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讲,高校团干部、学生干部综合素质非常优秀,大家在学生阶段往往也在专业学术领域有着较高的水平,至少是能够保持着对学术前沿的关注、保持着对社会思潮的敏感。但在从事团的工作后,一些人就忙于事务而忽视了对思想和专业学术的积累,这其实是自觉不自觉地丢失了与同学沟通的一个基本渠道。因此,高校团干部、学生干部要真正与学生融在一起,一方面要有对学生的感情,另一方面还要有走进青年学生的信心、勇气和知识储备。如果团干部不注重学习,在意识形态工作、青年群众工作和运用新科技手段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严重不足,在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思想交锋时就会没有底气。反过来,与学生没有共同语言,而仅会讲官话、套话,就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干部要走在青年前列,不能做青年的尾巴,对高校团干部来讲,这有着更高的要求和现实针对性。我们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敢于与青年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一起碰撞思想、讨论问题,善于做青年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就业创业的指导者、心理问题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心中最爱戴的朋友、老师。

四是要锤炼扎实作风。要抓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树立正确的成长观、价值观,养成求真务实的作风,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敢于攻坚克难,扎扎实实地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努力开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为党和人民培养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团情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