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响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物联网工程学院通信1701“践行者”小队国情社情观察团于7月12日来到丹阳市珥陵镇中仙村碧云天生态科技园展开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农业调查。
碧云天生态科技园是一家致力于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彩叶景观树种及珍稀中草药品种及新技术引进、研发和示范的农业科技型企业。公司在农产品生产及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和研发的同时与休闲观光旅游融为一体。
践行者小队通过对农庄负责人李总、玲霞姐以及生产部主管、农民伯伯、阿姨的访问,了解到生态园中种植的火龙果主要为品种优良的红心火龙果,以及虎皮甜瓜(别名:玉娇龙、玉菇),现代化的大棚种植技术,可以实现棚内温度以及湿度的控制,如夏天早晨浇水两个小时。大棚顶部有灯,可调控室内温度。关于工作人员,生态园的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63岁左右,为了减轻工作负担,工作的时间安排避开高温,一般是在早上和下午三点以后,并且安排在果树大棚里。而少数的年轻人则安排在销售部工作。
此外生态园实行全人工种植,用量少,生态健康,农作物成活率可达100%,拥有果树80亩,除了1月到4月休息,几乎每个月都有水果可售。在产量大的同时,销量也很有保障,同时支持水果采摘以及打包出售一套式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同时,践行者小队队员投身于农业工作人员的工作中去,深入体验工作人员的不易,就这样和叔叔阿姨一起做了两个多小时,虽然很累很热,但他们还是坚持下来了,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牢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切身体会,才能体会深刻。队员们学习果实的采摘技巧,观光石斛培育基地(模拟野生生态培养,让石斛的品质更优),了解已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葡萄,拥有独立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清新的培养环境让人流连忘返。
践行者小队为期两天的农业调查,从中学到很多农业知识,国家一直都侧重于“可持续”“生态”的农业发展概念,大力支持绿色生态农业。农庄承包相比于个体农业会更注重绿色发展,拥有更专业的种植培养技术。面对现代社会农业从业高龄现象,作为大学生更应投入学习农业知识,钻研农科,科研更合理化的耕作方法、培育技巧,为国家农业事业增砖添瓦。
(文字:曾毫 拍摄:朱金挺、金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