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高度重视城市农民工的生存状况问题,尤其是要关心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和身心健康等问题。中国现在约有2.87亿农民工,其中建筑农民工有5000多万人,他们通过辛苦的劳动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干净美丽,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无锡市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分析无锡市建筑农民工生活中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已有的文献研究和相关专业理论提出若干有效的改善农民工生存状况的对策措施,最终为无锡市及其它有关政府部门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7月10日至15日,土木工程学院专本工管1501班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工友记”来到无锡市惠山区玫瑰庄园三期工程进行实地调研。到了工地,我们对建筑工人生活现状、工作情况、工作条件、业余生活、参与社会保障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和工资收入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200份,回收调查表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78份,调查对象主要来自四川、安徽、河南三省,年龄跨度在20-60周岁之间,多为已婚男性,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会上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切实了解建筑农民的真实状况,能够实际改善建筑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将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和谐社会的一大助力。
在与工人交谈的过程中,了解了建筑农民工的总体特征。一、弱势性是建筑农民工的最大特点,同时也是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所在。数以千万计的建筑农民工已成为国家经济运转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建筑农民工长期因工伤事故无人管、工资被拖欠、生活条件恶劣而无处求助。二、职业风险高。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城市建筑物的高度与建设难度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大城市,摩天大楼和地下工程比比皆是,其建设难度亦成倍增加。工程项目建设难度的增加带来了建筑农民工职业风险的增大,最近几年各地频繁发生的建筑工程事故造成了建筑农民工不小的伤亡。三、归属感差。建筑农民工现代文明意识不强,无论是交规意识、环卫意识还是养成科学、生活方式等方面与所倡导的现代文明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法律意识非常淡薄,不文明的行为颇多,生活上的差异、薪酬待遇上的不平等,缺少为城市文明建设做贡献的热情。
根据实地调研得出的数据体现,目前建筑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急需改善,这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一部分,也是构筑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部分。
在实地了解建筑农民工的情况后,我们也在工地上体验了一下日后的生活。水准仪等仪器的使用,钢筋、柱梁板的验收等,感受了雨天与晴天的工地。在烈日下、在细雨中,工人依旧要完成好建设工作。在体验中,我们也对未来的工作有了一份憧憬,也许未来的路很艰辛,但是,风雨兼程,我们一起努力!